
我们今天来聊一下“立体城市”,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听过这个概念,这是冯仑先生的创举。冯仑先生被称为房地产业界的思想家,他为立体城市呼号奔走近十年。 这个概念是冯先生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上提出的,他认为建立立体城市能解决当前的很多矛盾,能够节能、节约土地、提高效率,搞出立体城市这么一个概念很有智慧。但是很显然,一转眼快十年了,立体城市还没有见到实际的影。 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立体城市到底是怎么样一个说法,怎么样一个模式,为什么到现在还没能立起来。 冯仑先生作为一个房地产业界的思想家和大佬,怎么在这件事上就钻到牛角尖里了呢? “立体城市”是什么:超高密度、功能叠加 我们来分析分析,看一看立体城市是个什么样的说法。简单点说,立体城市就是在城市里用一平方公里的土地,建设500万平方米的建筑。 一平方公里等于100万平方米,要在100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建500万平方米的建筑,这意味着容积率是5.0,这个容积率相当高。按照他的说法,里面的建筑都要达到400米到500米之间这么一个高度。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就非常高,高度达到800多米,密度超高。 为了验证立体城市的可行性,冯仑先生引用了很多世界繁华都市的数据来证明它的这个容积率是合适的。例如,纽约、东京、香港,他认为密度都是这样,很正常。 
那么我们来看一看,既然这个事这么正常,这么做能不能立得住?简单一点说,它就是利用少的土地提高建筑密度,让里面住更多的人,立体城市这个模式就是要把楼拔高,将功能叠加。 所谓叠加就是往上升,比方说1到20楼是住宅,20楼往上是酒店,50楼往上可以种菜、搞农场,下面有医院、学校、办公楼、商务金融、工作的产业等等,总而言之就是整个园区里什么都有。 在他看来这是一个理想的未来,是让人从出生一直到老死,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立体城市里解决。一平方公里,1500亩的土地上,来解决所有这些问题。这样一来,就能化解城市拥堵、土地不够用、资源稀缺等问题。他认为这个大方向很好,很有蓝图,很有前途。 我认为刚好相反,冯先生把所有这些问题都理解反了。在全世界城市的发展大概就两种取向,一种是像欧美那样,一个大都会,都会周边有很多小城镇,往外摊,这被称为“摊大饼”。现在把摊大饼好像是解读的很负面,认为摊大饼不好。另外一种像拉美一样,中心都市非常繁华。例如墨西哥就是这样,中心都市、城区里非常繁华,城区外面一片黑暗,贫穷、贫瘠、空洞,什么都没有。 我们是非常害怕中国的大都会走拉美这种模式,即都会里什么都有,外面却一片漆黑。我们希望它像欧美那样,都会中心集中所有都市的资源,周边集中城镇的资源,所以我们国家发展了城镇化战略和特色小镇。 |